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资讯>要闻速递>西宁
一座火车站的温度: 党建联动让西宁站成“文明名片”
来源:青海日报    日期:2025-11-04    浏览量:


巡逻人员在西宁站前广场执行安保任务。火车站街道供图


巡逻机器人在站内执行巡逻任务。


站内民警正为旅客提供咨询帮助。


志愿者为携带行李的旅客提供帮助。

  西宁,青藏高原的门户。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西宁火车站的站台,人流便开始在这座高原枢纽中涌动。这里不仅是旅客通往雪域天路的重要起点,更是展示城市形象的关键窗口。

  如何让南来北往的旅客感受到安全、便捷与温暖?西宁市城东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为载体,通过深化火车站街道办事处“夏都枢纽站区+党组织联建共建”机制,有效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效能,打造了一个让旅客倍感安心舒心的“出行港湾”。

  党建联建打破壁垒,30家单位“握指成拳”解难题

  “以前各部门各管一块,遇到跨领域问题常‘卡壳’。”西宁火车站一位工作人员回忆道,“比如旅客投诉黑车,交通部门管执法、文旅部门管行业规范,沟通协调要花不少时间。现在有了‘站区+党组织联建共建’机制,大家坐在一起商量,一起处置,问题解决效率翻了倍!”

  这一变化源于火车站街道办事处的创新实践。原本各自为政的30余家单位,如今通过“夏都枢纽站区+党组织联建共建”机制紧密相连,彻底打破了行政壁垒。

  这一机制的前身为2018年成立的“夏都枢纽党建联盟”,经过多年实践优化,已升级为更具凝聚力的治理体系。由火车站街道办事处牵头,联合公安、特警、武警、城管、文旅、交通等30余家单位,构建起“资源共享、责任共担、问题共解”的“抱团协作”治理新格局。

  今年实施的“轮值主席制”更让管理精准对接需求。重大活动维稳期间,公安部门牵头统筹特警、武警力量强化巡逻防控;旅游旺季,文旅部门接过“轮值棒”,协调旅行社、景区资源;日常管理则由火车站街道办事处统筹调度。

  遇到旅游高峰、节假日等关键节点,定期召开的联席会议成为解决问题的“诸葛会”。各单位把“难啃的硬骨头”摆上台面——无论是停车场拥堵问题,还是商户违规经营现象,都能通过党建引领、集体协商找到解决方案。

  “众人拾柴火焰高,现在站区治理真正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的转变。”火车站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林露表示。

  1分钟响应3分钟处置,织密站区“平安网”

  安全是旅客出行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站区治理的首要任务。依托党建联建搭建的高效协同平台,西宁火车站区域构建起一套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安全保障体系。

  “1分钟响应、3分钟处置”的快速反应机制是保障安全的硬核举措。通过为公安、交警、特警、武警、城管、运管等一线执法和服务力量配备统一的联网通信设备,建立了扁平化的指挥调度系统。无论是对突发事件的先期控制,还是调解旅客间的轻微纠纷、回应寻人寻物等求助,确保指令畅通无阻,相关人员均能在承诺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有效处置。“上次在候车区看到有人因座位问题发生口角,还没等矛盾激化,民警就已经到场调解了,效率非常高!”来自陕西的旅客王先生的亲身经历,印证了这一机制的有效性。

  精细化网格管理则将安全防线前移,力求无死角。站区内候车大厅、进出站口、换乘通道等区域被精准划分为多个网格,实行“一格一警”制度。每位网格民警每15分钟开展一次巡控,及时化解排队拥挤、座位争抢、充电插座纠纷等常见问题,主动排查安全隐患。

  针对站区可能出现的各类矛盾争议,一套多层次、专业化的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应运而生。站内设立的“平安暖心会客厅”,依托司法所、铁路派出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专注调处旅客与站内工作人员、旅客之间的小矛盾;站外区域推行以“耐心倾听、交心沟通、诚心化解、公心说理、精心回访”为核心的“五心调解”工作法,处置黑导游揽客等纠纷;站区周边市场管理区域则采用“1+5+N”工作模式,快速化解商户与消费者之间的经营纠纷。这三道防线层层设防、紧密衔接,共同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反应灵敏的站区“平安网”。

  暖心服务与应急护航,打造城市“文明名片”

  “刚下火车有点懵,没想到出站口就有志愿者指路,想了解青海湖的旅游线路,文旅志愿者也讲得特别详细,太方便了!”初次来青海旅游的江苏游客李女士欣喜地发现,在西宁火车站,贴心服务渗透到出行的每一个环节。

  广场中心的“夏都枢纽站区+党组织联建共建”服务站、东侧的城管“爱心驿站”、地下换乘区的志愿服务圆台,再加上火车站、汽车站内的专职“服务员”,形成了无偿志愿服务全覆盖网络。口渴了能接杯热水,行李重了能找到帮手,迷路了能问清路线,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让旅客随时感受到“家”的温暖。

  2025年新揭牌运行的城东公安综合服务站,是“一站式”便民服务的集中体现。它整合了户籍咨询、治安求助、交通违法查询等原本需要跑多个部门才能办理的事项,极大方便了过往旅客和市民。

  针对高原特殊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站区特别推出了“高原红翼10分钟生命护航计划”。这是一项关键的应急保障举措。站区在关键点位配备了经过专业认证的应急救护人员,以及担架、氧气瓶、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急救设备。一旦有旅客出现严重高原反应或其他突发疾病,该计划立即启动:确保前5分钟内应急人员到场实施必要的院前急救,同时联系附近医院;后5分钟,医护人员就能抵达进行进一步救治,为挽救生命争取宝贵时间。2025年3月,该机制成功处置一起孕妇在出站口突发早产的紧急事件,应急人员迅速响应、专业处置,最终保障了母婴平安。

  基础设施的持续优化同样令人瞩目。城管部门对站区灯饰进行全面检修升级,让夜晚的火车站流光溢彩;市政部门翻新广场雕塑、修复破损地砖,让站区环境更整洁美观;交通部门优化地下停车场布局,将网约车、出租车、私家车分层疏导,让游客排队候车时间从原来的40分钟缩短至20分钟。“国庆、中秋”双节期间,270余名辖区青年志愿者、街道及社区干部组成服务队伍,每天从早到晚坚守岗位,为旅客提供全方位服务。双节期间,西宁火车站累计发送旅客68万余人,成为“双节”期间全国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

  如今的西宁火车站,早已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出行站点”,更是一座用机制提效能、用服务暖人心的城市“文明名片”。在这里,党建引领让治理更高效,多部门联动让安全有保障,贴心服务让出行更温暖,它正以最饱满的热情,守护着每一位旅客的平安与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