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助力总目标

来源:共产党员网    日期:2018-09-08    浏览量:

新疆阿克苏地区把教学资源作为远程教育生命力的源头活水,主动在融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大局中谋划推动,突出鲜明政治导向、求新求变加强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对提升党员干部群众素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服务总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高位推动,夯实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基础。针对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专业性强、开发制作设备性能要求高、投入经费数量大的特点,地区确保设备、人员等基础条件的配备,地委书记多次听取汇报,并提出要建立全疆一流的地州市远程教育制片基地,将资源建设经费纳入地区财政预算,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地区党员教育中心演播大厅、虚拟演播室、录音室、国家通用语言、维吾尔语节目制作中心,购置高清数字摄像机和节目编辑系统;地区党员教育中心每年下拨160多万元支持县(市)资源建设。目前,各县(市)资源建设高清设备实现全覆盖,部分县(市)还配备了摇臂、轨道、航拍器等专业设备。在地区党员教育中心增设正科级事业建制的“编辑部”,编制4人,以解决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因编制调动不便的问题;从中国传媒大学、长沙大学引进编导、节目制作等专业人才6名,通过基层乡镇培养锻炼后拟充实到地县两级远程教育机构;已通过援疆渠道在浙江传媒大学举办了1期地县两级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骨干培训班,今年还将举办1期,不断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二、创新思路,增强远程教育资源吸引力。敢于打破传统创作模式和手法,在全疆率先开展电视情景剧、动漫剧创作工作,创作了《社区故事》《村里的故事》等贴近基层、贴近实际的教学资源,以民族特色的表演风格、幽默亲近的叙述方式,巧妙地把当前政策形势和国家大政方针融入社区、农村家长里短的小故事当中,群众爱看、看得懂、记得牢,得到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联合进行创作开发。截至目前,《社区故事》已创作拍摄4季35集、《村里的故事》已创作拍摄3季30集。节目播出后,受到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好评,阿克苏地区电视台、阿克苏党员远程教育频道多次进行重播。根据新和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书屋》改编的动漫剧《艾则孜的红宝库》正在最后修改完善中。充分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教学资源,积极探索运用室内情景剧、动漫剧、微电影、音乐电视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的人,将深刻的思想通俗化、“刚性”的主题柔性化、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艺术性逐步提高。

三、聚焦中心,提升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政治站位。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教育党员、引导群众、传播先进技术知识中的重大作用,聚焦党委中心工作,提高服务大局的针对性、实用性。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亲自点题,创作开发了动漫微党课《新疆党员发展目标及流程》《三会一课知多少》《阿凡提说说为什么学党章》,解决当前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目标不清、流程不规范、不知道如何有效过组织生活的现象。围绕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提出的抓基层、打基层要求,创作拍摄了《村级事务民主管理“两会两票”制度》《村级财务集中报审制度》等《基层组织建设十项制度情景教学片》,规范基层组织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成为乡村干部抓基层组织建设的“宝典”。围绕2016年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创作了警示教育动漫短片《抉择》,给广大党员干部提前敲响警钟,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围绕全疆开展的“访惠聚”驻村工作,创作拍摄了音乐电视MV《村里来了工作队》、记录片《骑毛驴的工作队》等资源,被各级工作队员作为“教材”学习。围绕民族团结活动创作拍摄的微电影《幸福花开》,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讲述各民族团结友爱亲如一家的感人故事。围绕每年“一先双优”表彰活动,组织开展“让党旗高高飘扬”电视展播活动,集中宣传地区各条战线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事迹。围绕农民增收致富、扶贫攻坚工作,创作拍摄了《维吾尔族传统美食制作工艺》《阿克苏红富士苹果、薄皮核桃高产栽培技术》等技能培训片,使更多群众依靠科技走上致富路。

四、联动发力,实现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量”与“质”双丰收。探索建立教学资源评估机制,制定下发了《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补助、奖励办法》。每年科学制定资源制作计划,注重发挥县(市)和地直成员单位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译制中的作用,开发创作出《党章知识选粹》《能人吾斯曼》《红富士苹果高产技术》等一批针对性强、通俗易懂、快捷及时、深受群众欢迎的教学资源,为基层党员干部提供快捷的政策解读,切合实际的科用技术,可感可学的先进典型,使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真正受到教育、得到实惠。坚持走“体系内运作为主、市场化动作为辅”的路子,与新疆电视台、新疆爱森电影公司等多家疆内知名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倾力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重点教学资源,联合创作出了《校长库尔班》《你是这样的人》等一批在全国叫得响、区内有影响、业内反响好的优秀作品。通过多形式加强资源建设,每年创作拍摄各类资源80余小时,译制开发少数民族语言课件150小时以上,先后有100余部作品在全国、自治区各类评比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