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 审计结果运用

来源:    日期:2020-11-23    浏览量:

第六章 - 审计结果运用

  第四十四条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责任追究、整改落实、结果公告等结果运用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以及审计整改报告应当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

  第四十五条 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以适当方式通报或者公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六条 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运用审计结果:

  (一)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将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

  (二)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作出进一步处理;

  (三)加强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四)对审计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和提出的审计建议及时进行研究,将其作为采取有关措施、完善有关制度规定的重要参考。

  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应当以适当方式及时将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反馈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党中央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七条 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运用审计结果:

  (一)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将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

  (二)对审计移送事项依规依纪依法作出处理处罚;

  (三)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落实审计决定和整改要求,在对相关行业、单位管理和监督中有效运用审计结果;

  (四)对审计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和提出的审计建议及时进行研究,并将其作为采取有关措施、完善有关制度规定的重要参考。

  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以适当方式及时将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反馈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

  第四十八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根据审计结果,应当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一)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将整改结果书面报告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以及组织部门或者主管部门;

  (二)对审计决定,在规定期限内执行完毕,将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

  (三)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落实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根据审计建议,采取措施,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五)将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纳入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内容,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以及领导班子成员述责述廉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