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4天!终于等到这一刻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21-11-19 浏览量:
11月18日8时,当时针和分针交会在一起,和着《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西宁市城西区海湖星城门口的鞭炮声准时响起,一群背着书包的孩子们第一时间从小区涌了出来:“解封啦,久违了!”
“难忘,感动!”人群中不时发出欢呼声——“感谢有你们在!”
无数镜头被定格,笑声与泪水交织成的感动被铭记。
14个日日夜夜,刻在了无数西宁人的心里。从这一刻起,西宁市对金座雅园一期1号楼、彭家寨西小区19号楼、恒昌卢浮公馆7号楼、海湖星城5号楼等区域解封。
“14个日日夜夜啊,是社区干部、公安民警、志愿者们陪我们一起度过的,一句感谢怎能表达我们的心情?”69岁的王凤琴从小区出来时眼含着热泪。
心是一条心,劲往一处使,有难一起扛,在市委的号召下,千千万万个平凡的西宁人心手相牵、坚守努力,历时近一个月的同心战“疫”,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这些日日夜夜里,封控区内发生的一幕幕感人画面怎能忘?
西宁辅警张志新在封控区内过上了22岁的生日,派出所订来的蛋糕,居民刘鑫送来的那一碗长寿面,是祝福和肯定更是鼓励。“14天很苦也很累,但对我来说终生难忘,终身受益。”
站在海湖星城小区的大门口,一墙之内的20号楼就是通海路办事处委员薛顺清的家,14天里,薛顺清每天就在小区内外忙着疏导、流调、值守,每一次经过自家门前都会落泪,但在疫情面前却显露出了无畏无惧的本色。
通海路办事处副主任张瑾娟说,难忘这14天!他们曾是父母的娇儿,但在疫情面前,成了保卫西宁的英雄。
“终于等到这一天!向你们致敬!”疫情发生以来,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城管队员、志愿者等冒着严寒,迅速集结,闻令而动。
“他们是父母,也是儿女,疫情当前,他们更是战士!”
清晨6时许,驻守在这里的35名民辅警开始拆除帐篷。
“我们就要撤离了,也感谢这么多天来居民对我们的配合和支持。”桃李路派出所副所长辛雯晴有些哽咽。难忘的14天让大家的心更近了,情更深了。
疫情当前,平凡的你我,能为西宁做点什么?这个问题,在志愿者们站出来的时候,就有了答案。
17日夜23时,做完最后的一波登记,志愿者李淑娟和衣躺在了小区门口的帐篷里。那晚的星空特别亮,繁星点点,想着第二天自己值守的小区就要解封了,她禁不住喜悦起来。
“不容易啊!这些天的泪水和汗水将伴我茁壮成长。成千上万的我们虽然不认识,但是有着一个共同名字——志愿者,感谢这段经历,终身铭记!”
就是这样一群人,来自西宁的各行各业,因为这场疫情,他们的身影忙碌在信息登记、物资采购配发的路上。到底有多少志愿者参与了这场战“疫”,至今无法统计……
无数个辛雯晴,无数个薛顺清,无数个张瑾娟,无数个张志新,无数个李淑娟,危难来临,他们化身为逆行者、坚守者、奉献者,无数个人的坚守,无数个人的担当,夯实了打赢疫情歼灭战的必胜基石。
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西宁人不会忘记你们!
“熟悉的西宁又回来了,感谢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们,看不清你们脸庞,却能感受到你们的爱,谢谢你们,你们是西宁的英雄。”卢浮公馆居民杨振说,“经历过困难,更理解彼此,心贴得更近。”
又见小区内熙熙攘攘,又见万家灯火星星点点,这是西宁经受疫情考验之后归来的信号。
听,鞭炮声、呐喊声、祝福声,那么温暖人心,它为我们传递着必胜信心。(记者 张永黎)
“今天,我一定要吃一碗羊肠面”
“终于等来了这一天,今天我一定要吃一碗羊肠面!”“我的心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轻松,就像当年高考完一样!”“妈妈,我终于能去上学了,我好想我的同学……”11月18日7时,城东区康乐新村围墙内,伴着《歌唱祖国》的优美旋律,封闭了14天的大门缓缓打开,居民们迎来了激动人心的“解封时刻”。
那一刻,康乐新村门口一片欢腾,看着身旁的“天使白”“警察蓝”“志愿红”,居民们发自肺腑的感谢声此起彼伏。
人群中,画着精致淡妆,长发飘飘的胡女士十分亮眼。“今天解封,我专门化了妆,这样才有仪式感。”胡女士告诉记者,在家隔离的这些日子,她每天都是素颜。看到解封的消息,她终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真是太激动了,感谢为我们服务的工作人员,你们辛苦了!”胡女士深深地鞠躬致谢。
解封现场,一个双手举着画的小朋友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画上穿着防护服的医生站在一面鲜红的国旗前,医生的背上还画有一对翅膀,上面用稚嫩的字体写着“辛苦了,加油!”大众街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鹿红英看到拿着画的韩雪梅小朋友,快步上前,给了小朋友一个大大的拥抱。鹿红英告诉记者:“前些天,我发现这幅画贴在7号楼3单元3楼的窗户上,但是太远了,我看不太清楚,今天解封了。我一定要好好看看这幅画!看看画画的孩子!谢谢她鼓励我们!”
太阳渐渐升起,恢复了烟火气的小区非常热闹,人群身后的马路上车来车往、身旁的人们喜笑颜开。这一切,都是西宁经受疫情考验后胜利归来的讯号。(记者 李雪)
解封前 彻夜集中消杀
11月18日8时,西宁市第三批封控区管控区解封。
当日凌晨,星星在夜空闪烁,海湖星城、城西区恒昌卢浮公馆院内,消杀人员已在忙碌,为第二天的解封做准备。
“昨天已对小区内外进行了一次全面消杀,今天再次进行消杀,大到楼体外围墙面、小区地面、单元门、电梯,小到住户家门把手、楼道垃圾箱、电梯按键等……”消杀队员王忠旭说。
每一个封控区管控区的消杀都十分严格!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流调溯源组消杀工作专班严格按照《终末消毒工作指南》,对封控区管控区进行技术支持,为解封工作“开路”。
“一轮全方位的消杀需要四五个小时,每次需要背50斤的消毒设备,一天作业12个小时,长时间接触消毒水,我们的手上裂开了口子,小腿上长满了红疹子,极痒,但是14天里我们组几十人却没有一个请假。”王忠旭说。
消杀完就能解封吗?不是。
据介绍,解封前区域内所有人员需要完成一轮核酸检测筛查,结果需均为阴性。同时,需对区域内环境进行全面消杀后,环境样本检测需为阴性。再经专家组评估,报请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同意,封控区管控区才能调整为防范区。
“解封前严格按照要求对区域进行全面、彻底消杀,完整的消杀包括84消毒液喷洒、酒精喷洒以及酒精湿巾的擦拭,重复多次操作,确保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解封不解防,解封后物业部门还会坚持常规的消杀工作,居民要严格按照防范区管控措施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省疾控中心传染所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负责人李寿江说。(实习记者 师晓琼)
解封时刻 讲述那些难忘的故事
4个“加油宝贝”先后出生;3名透析居民在多方帮助下,持续接受着治疗;志愿者薛顺清远望家门却不能进入,他经常忙碌到深夜,守护小家,帮助大家;30余名一线抗疫人员拧成一股绳,守护7000余名居民安全……
解封时刻,回忆过去的14天,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讲述给记者。
哽咽着、讲述着!温暖着、感动着!
讲述中,不知不觉,通海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锦娟已热泪盈眶,薛顺清一次次地哽咽了,回忆起22岁生日那天吃的那碗长寿面,辅警张志新说“终生难忘”。
4个“加油宝贝”相继出生
“在14天的封管期里,小区里相继有4个小宝宝出生,是一件开心的事!”文成路社区党委书记李藜锋说。
11月12日晚8时许,5号楼居民雷蕾羊水突然破了,眼看孩子就要出生,一个紧急电话让李藜锋紧张起来。安排车辆、负责陪同、开绿色通道……紧急布置安排后,雷蕾顺利到达医院。就这样,封管小区里的第一个宝宝出生了。
为了纪念这个特殊时期出生的孩子,这4个小宝宝被大家昵称为“加油宝贝”。
为3名透析居民开通绿色通道
“隔离不隔爱”,这对居民刘女士来说,更能感同身受。由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透析治疗,社区专门成立了服务小队,为小区3名透析居民开通绿色服务通道。“我特别感动、特别感谢、特别感恩!”居民刘女士这样总结她的隔离生活。
最好的礼物:一碗长寿面
在封控楼院值岗的辅警张志新,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
11月4日晚,一首悠扬的生日快乐歌在5号楼的疫情防控执勤点上响起,伴随着欢乐的歌声,执勤点的民警们将精美的生日蛋糕送到正在执勤的张志新手中。
“得知当天是小张的生日,就订了一个生日蛋糕。因为有规定要求,所以我们不能送太多东西进入,只是在配送的餐盒里多加一个鸡腿,算是给他过了生日吧。”桃李路派出所副所长辛雯晴笑着跟记者说。同时,小区10号楼居民刘鑫得知这件事后,专门做了一碗“长寿面”,通过社区志愿者给这位民警送去。一个蛋糕、一份加餐的盒饭、一碗长寿面,陪他度过了特殊、温馨、难忘的22岁生日。
记者手记:
采访中,这群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直抵记者内心,带来最温暖的力量,最柔软细腻的感动。每一个故事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希望,温暖了人心,为我们传递着必胜信心。在不知不觉间记者红了眼眶,致敬每一位默默奉献的人,让我们为西宁加油,明天更美好。(记者 张国静)
解封后 他们仍然在坚守
“解封了,这些日子你们辛苦了!”
解封的那一刻,金座雅园一期一片欢腾,看着身旁的“天使白”“警察蓝”“志愿红”,居民们发自肺腑的感谢声此起彼伏。
解“封”并不是解“防”,当人们为疫情防控取得的阶段性胜利而高兴时,那些一直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公安、社区、城管人员及志愿者们依然忙碌着,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继续奋斗着。
“只要居民安康,一切都值得”
“只要居民安康,一切都值得。”在金座雅园一期,手捧着居民送来的鲜花,城北区海湖桥西社区党工委书记王璐璐眼含热泪,11月1日以来,她和其他工作人员一同坚守。17个日夜,不眠不休,换来了今天的解封。接下来她仍然一刻也不敢放松。
解封后小区疫情防控怎样做?王璐璐说,小区只保留1个出入口,居民要办理出入证,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并且要加大入户排查,引导来宁人员到社区报备,及时掌握人员流动信息,将所有工作做得更加精确细致。
“守护了大家,就是守护了自己的小家”
巡逻防控、维护核酸检测秩序、调度防疫物资供给……疫情发生以来,公安、卫生、城管、应急等部门工作人员工作纷繁复杂,做了大量的工作。
“守护了大家,就是守护了自己的小家。”城北区封控管控专班组组长刘延琴说,从封控区管控区调整为防范区,风险等级降低了,但我们的担子和责任没有减轻。后期,我们将继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守住小区这个重要关口,整座城市才能防得住、疫情才能控得好。
金座雅园一期广场上,居民们手拉手载歌载舞、放声歌唱。而另一边,城管队员、社区人员仍在紧张地工作中。垃圾清运、帐篷撤离、出入卡发放、测温点设置……繁杂而忙碌的工作在等着他们。寒风中,他们美丽的身影将再次出现在每一栋楼宇中,温暖着所有人。(记者 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