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辉映“红袖章” 发挥余热战疫情——76岁老党员那桐和他的“疫情防控保卫战”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1-11-13    浏览量:

  在西宁市城东区一个普通小区里,有个“车站社区五栋楼党支部”,该支部共有40余名党员,他们的平均年龄66岁。今年76岁,有着37年党龄的满族老党员那桐就是这个党支部的书记。他虽年过古稀,却老当益壮;他虽已退休,却仍发挥余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用自己的奉献方式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织密防护守卫线 当好群众“守门员”

  几日来连续降温带来的寒风,没能吹走这位老党员的满腔热血。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那桐第一时间向社区申请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在网格责任片区连续开展摸排工作,平均每天测温验码500多人次,被问及这样坚持的理由,那桐动情地说:“疫情是灾难,也是课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最能体现民心,也最能凝聚人心。能为社会继续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这让我感觉很幸福!”

  在那桐的带领下,支部里的银发党员们主动戴上党员志愿者红袖章,义无反顾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或奋战一线、或守护后方,扎根社区、服务基层,守好重要路口,走街串巷摸排人员流动去向,发挥特长宣传防疫、抗疫……用实际行动践行“退休不褪色”的初心本色。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民众。现在我们都退休了,除了在外地生活的和80多岁行动不方便的党员,支部里六七十岁的党员共12个,分为3组轮流在小区里协助做一些防疫工作,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做一份贡献,大家心里都感到很高兴。”76岁的那桐总是这样骄傲地介绍着他的党支部。


精心绘制手抄报 做好防疫“宣传员”

  这几天,那桐和妻子常洁一直忙忙碌碌,一大早,他就打开2米长的纸卷一笔一画的开始制作疫情防控知识手抄报,到了中午,刚吃完饭的他又开始和妻子常洁便会逐一给党支部内的老党员们打电话、发微信,号召他们带头传播正能量、不信谣、不传谣,引导身边亲友不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好的公共场所……

  “老爷子家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疫情防控宣传站’,他的手抄报在社区里可谓是‘明星产品’”。自从2016年他的党组织关系从原单位转到社区后,从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共制作了30余期“手抄报”。提起老党员那桐,火车站街道办事处周玲书记连连称赞。

  “平时社区有啥事那老爷子总是带着老党员们忙先忙后,大家伙都说他就像个‘大家长’一样,制作精美的手抄报更能引起群众关注,留下深刻印象,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这不,疫情发生后,老爷子第一时间戴着他的那副老花镜绘制了这份2米手抄报。”车站社区支部书记马云香和工作人员在往宣传栏里挂手抄报时说到。

  “现在年纪大了,手脚慢了,每次制作手抄报都需要写好几遍,因为有些繁体字要查字典。但感觉每写一遍,都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是最大的事,老党员就是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一分能量出一分力,聚小成多共同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那桐表示,“能够为人民服务,身体虽累,心里感到安慰。”



发挥余热忆初心 做好党性“传递员”

  “基层党员‘动起来’,我们来把阵地守,齐心协力抗疫情,居民安心 ‘静下来’。”……像这样朗朗上口的打油诗,那桐已经编纂了近20首,在日常他总是坚持以打油诗、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在朋友圈和社区老年团队中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表达对防控一线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崇高敬意以及对抗击疫情的必胜信心。

  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那桐积极组织党员观看红色电影、撰写党史学习心得、参加清明节祭奠英烈、参观西路红军纪念馆等活动。联合西宁市第二十八中学30余名青少年开展板报制作活动,把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红色基因根植于青少年心中。

  像那桐这样的银发党员,或坚守在各自小区入户动员,或发挥自身优势正面宣导,或传递爱心助力疫情防控,让银发与党旗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涂上一抹亮色,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激流勇进中,他们用一句“党员就要冲锋在前”书写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