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王大南
来源:青海日报 日期:2023-04-13 浏览量: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一、深刻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新时代十年,我们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弘扬社会新风正气,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坚实,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式现代化才能顺利推向前进。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极为关注,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重大要求,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思想武器。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关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关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调,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要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这就要求我们持续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融合,坚持培根铸魂、立德树人,强理想信念之基、铸主流价值之魂、固明德守礼之本,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大厦的同时,更好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大厦。
三、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
聚焦精神文明建设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精准化大众化传播,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精心开展主题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凝聚万众一心建设现代化新青海的磅礴力量。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等红色基因,挖掘青海各民族优秀文化资源,扩大优质文化服务和供给,建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聚焦培养时代新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和新时代铸魂育人工程,抓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开展道德教育、道德实践、道德治理,推出更多青海榜样,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聚焦培育时代文明风尚,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深化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网络文明建设,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新风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