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决问题到攻克难题 在啃“硬骨头”中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24-01-22 浏览量:
把“基层点题、群众出题、主动破题”等方式作为主题教育重要手段,确定10个方面30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已按既定目标要求全部完成。
深入摸排梳理“老大难”事项,由25名市级领导挂帅,9名县区领导、215名党员干部组成“攻坚组”,逐一攻克解决。
持续开展14项“攻坚克难”专题调研和14项日常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专题调研,以事要解决为目标,逐项推进……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个更加注重”“三个实实在在”重大要求,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抓好整改作为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聚焦建设生态文明高地上的中心城市、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扩大内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方面,进一步厘清短板弱项、薄弱环节,统筹解决好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期性、碎片化问题,坚持逐项攻坚、逐个补强,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挑“千斤担”,敢啃“硬骨头”,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贡献西宁力量。
突出细处着手
上下联动狠抓检视整改
我市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聚焦中央《意见》提出的6个方面突出问题,以动真碰硬的态度精准对照检查,系统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推动发展中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信访反映的问题,精准建立“问题库”,坚决做到“五有”(即:有整改措施、有整改目标、有整改时限、有责任主体、有监督检查),运用清单、转办、会商、调度“四项机制”动态销号。合力推进问题整改,切实把主题教育激发出来的信心、干劲、力量,转化为攻坚克难的过硬本领,深挖思想根源,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按照“时、度、效”要求和“整改一盘棋”思路,把问题一个个解决掉,把矛盾一个个化解完,确保检视整改有成果、见实效。
突出群众有感
推动为民事项落实落细
主题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能切身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主题教育开展后,我市同步聚焦为民办实事,通过“开门纳谏”指导各地各部门梳理民生实事清单485项,解决群众冬季取暖、看病就医和子女入学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308项。创新推行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机制,建立“一比三率”考评体系,畅通“接、派、办、督、评、报”等环节,推动办结群众诉求及时感知、快速响应、高效办理。持续深化“党员入格 一网兜底”服务机制和“积分制”考评体系,组织全市在职党员常态化入社区报到服务,解决群众“微心愿”1.67万个。
突出实处着力
聚焦发展动能攻坚克难
在依托“信、访、网、电”起底排查的基础上,我市深入摸排梳理涉及住建领域、交通领域、生态领域、政策领域、涉法涉诉领域、土地领域、资金领域等11个方面75个“老大难”事项,组成“攻坚组”,主动攻坚、破题发力,目前已成功化解14个问题,53个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
坚持从全省大局出发去审视和把握,建立“每月一地”研究推进工作机制,市委常委会每月深入分析制约产业“四地”建设的短板弱项,系统研究谋划提出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国际生态旅游中心城市、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的职能定位和工作方向。针对解决好夯实社区、农村基层基础专题调研发现的问题,建立“每月一题”研究推进工作机制,市委常委会每月专题听取问题解决措施的落实情况,推动解决夯实社区基础工作保障、社区分类管理、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差异化分配、优化服务平台、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等单靠基层自身无法解决的急难愁盼。
突出持续用力
“关键少数”领衔重点推进
我市重视主题教育方向的把握,聚焦发挥“关键少数”作用,把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作为站稳人民立场的现实检验。坚持“啃硬骨头”与先易后难相结合,找准突破口,选准着力点,牵住“牛鼻子”,市级领导牵头认领、衔接推进两批主题教育“9+1”进行专项整治工作。实行包保接访、定期下访、集中走访、坐班接访“四访共治”,市级以上领导领衔包保44件“骨头案”“钉子案”,示范带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常态化接访下访,推动化解信访积案137件。在调度前期75个“老大难”问题整改情况的基础上,再次梳理28个课题,由26名市级领导牵头领题,持续开展14项“攻坚克难”专题调研和14项日常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专题调研,以事要解决为目标,采取“一案一策”“一域一策”“一类一策”,发扬钉钉子精神,逐项推进,带动全局工作的开展。 (记者 樊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