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坚守,引领乡村教育遍地开花——记西宁市湟中区田家寨镇什张家学校数学教师齐小芹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1-07-20 浏览量:
齐小芹,一名来自河北平山的“80”后大学生,她中等个儿、低马尾,身着朴素,干净利落,手捧教案,笑起来眯眯眼……几度交谈中,她普通话中还夹杂着几句青海方言,原来她在湟中田家寨什张家学校从教已经10余年了。2019年,经区教育局推荐申报并创建“湟中区齐小芹名师工作室”,作为领衔人她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和培训指导,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工作室成员不断“充电”,逐步形成了数学学科新型的教学方法,培养了一批骨干和青年教师。然而我们很难想象,十几年前,这里教师缺、教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与城镇学校发展水平相差甚远。
做学术化备课研讨成果分享
2008年大学毕业之际,齐小芹报考湟中特岗教师,她满怀理想与热情来到了什张家学校,尽管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眼前呈现的一切却让她心里很没底,这里教学条件比较艰苦,偌大的校园内仅有几栋楼层不高教学楼,学校里没有专业的塑胶操场和跑道,500多名学生只能在土操场上上体育课、跑步,风一吹到处都是土,孩子们都不愿意在操场上运动,就连围墙都是用黄土砌起来的土墙……由于比较贫困,乡村的青壮年大部分都在外打工,孩子留给了家里的老人照顾。
教学伊始,面对学校的现状和种种困难,同行的几位年轻教师都退却了,他们或重新参加考试应聘市里的学校,或回家创业另谋出路。
“城里的学生有优质的教学资源,而这里连基本的教育设施都难保障,如果大家都走了,这里的孩子怎么办?”,想到自己最初的梦想与初心,齐小芹想着再坚持坚持。
由于学校教师资源相对缺乏,除了数学课以外,齐小芹还主动承担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有次在七年级的综合课上,她让学生以“给老师的一封信”的形式和她说说“心里话”,读到其中的一封信时,让她不禁湿了眼眶,“老师,当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你的眼里是放着光的,我觉得你一定能带我们走出这个山沟沟”,这是一名女孩的“心里话”,听了孩子对陪伴关爱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期盼,看着眼前艰苦、窘迫和落后的乡村学校,这让齐小芹扎根乡村的心愈来愈坚定。
齐小芹工作室开展专题研讨
从教最初5年间,齐小芹一般只有寒暑假才回家,其余时间都留在学校,学校里虽然人少清净,但冬天取暖需要生炉子,做饭买不到新鲜蔬菜,就连买日常生活用品都需要走5公里路程去坐大巴车到市区购买,乡村教学的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齐小芹却乐在其中。
2012年,以“学生讲、学生学,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洋思”“杜朗口”教学模式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浪潮,齐小芹紧跟教学发展变化,在班级里推广应用新型教学模式,然而在一次与学生交谈中她了解到,多数学生认为这是一种“变态的教学方法”,这不仅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反而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无形中增加了课业负担。深刻反思后,齐小芹决定转变教学方式和理念,她在注重学习的同时,积极向资深教师请教教学经验,还主动赴青海师范大学攻读在职研究生,还将自己所主持的课题研究《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研究》中自主学习策略培训步骤方法应用于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主动思考能力有了明显提升。2016年,齐小芹被区教育局推荐参加由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组组织的“新世纪初中数学杰出教师发展工程”进修培训,“以前是凭经验教学,现在通过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用意,做到精细化的教学设计,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提升学科素养”,她感慨道。
为培养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2017年,齐小芹赴湟中区第一中学、鲁沙尔二小等学校对全区41所中小学180余名教师开展“送教下乡”专题培训,此外,她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题研究,在近两年的努力下,她所主持的《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研究》获得了县级课题研究一等奖,全班中考数学成绩在全县获得县级单科第一名,研究成果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
正当齐小芹为找到适合乡村学生教学模式感慨又欣喜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乱了她原本设定好的教学计划。因长期在乡村工作,加之高原气候的影响,原本纤弱消瘦的齐小芹患上了慢性心脏病,在一段时间里,她常常感觉到浑身无力,体发虚汗,而就在这一年,齐小芹正在带九年级毕业班,在这关键的时刻,她毫不犹豫的坚持站在讲台上,“中考是孩子们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岔路口,我一定要陪他们走到最后”。在齐小芹的辛勤付出下,班上30余名学生如愿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也因整体成绩较好为学校“中考质量提升奖”评定贡献了力量,看着这一份喜人的成绩,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课堂小组活动指导
“齐小芹老师在工作中敢于创新,吃苦耐劳,她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乡村教育需要这样的老师”,什张家学校校长刘德云说。
2020年,因疫情影响,工作室无法正常开展教研活动,齐小芹创新利用多媒体触控一体机、钉钉APP网络课堂等方式带领工作室成员网络远程开展教研、公开课等活动,还辐射吸纳周边5所学校的13名教师参与课程教研,依托北师大基础教育教材、中国教研网、北京四中网校远程教研等平台资源丰富教研活动。
“自从有了名师工作室的带动,学校的教研氛围渐渐浓起来,在一次次探讨学习中,我不仅提升了教学本领,而且专业成长也有了明确的方向,真是越干越有劲了”,工作室成员贺发菊深有感触地说道。
多年来,齐小芹凭借自身的不断努力和创新,曾多次被评为“青海省教学能手”“湟中县优秀教研工作者”“湟中县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20年她组织工作室成员撰写的《搜题软件对农村初中生数学课外作业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获得区级课题一等奖,并广泛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工作室逐渐成为了骨干教师学习交流、技术创新、示范引领创造乡村高效课堂的有效阵地。
如今,什张家学校教学楼拔地而起,曾经的土操场变成了塑胶操场,新建了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等,教室里还配备了“希沃白板”……齐小芹见证了学校的“大变样”,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灿烂而幸福的笑容,她对未来的教学工作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