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四措并举助推党员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1-09-06 浏览量:
西宁市坚持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灵活运用“线上+线下”“课堂+基地”等方式,聚焦重点、分层分类、多措并举、创新载体将党员教育与党史学习深度融合,高质量实施党员常态化集中培训、规范化日常教育,促进党员教育工作提档升级。
坚持思想武装,“聚焦重点”抓教育
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学习教育的中心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各级党组织采取“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利用市级“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等红色资源开展学习教育活动2万余次。各级各类党员集中培训班把党史教育作为“必修课”,相关课程安排不少于总课时的10%。城中区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创新“自选动作”,以书记带头学、党员集中学、小区党课院落学、上门学、指尖学的“五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神经末梢”延伸覆盖。城东区充分发挥中庄村党史馆、红军小学等红色教育阵地作用,举办各类党员培训,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教材。
提升培训实效,“分层分类”抓教育
采取市级重点、县区普遍、基层党委兜底的形式,有针对性地举办各领域党员市级重点班17期,培训1500人,示范带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培训党支部书记和普通党员53360人。结合村(社区)换届工作,3月份共培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两委”委员6期,培训600人,培训比例达49.8%。开展农村党员冬春训活动,共举办集中培训920场次,参训党员35851人,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参训率达100%。大通县紧扣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要求,在党员冬春训中安排换届选举专题辅导课,引导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好换届选举工作中的“风向标”作用,为换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城西区在党员教育培训常规课堂基础上推陈出新,“实境演练”现场答疑释惑,通过角色扮演,进行现场“业务办理”“会议记录”“基础问答”等日常业务操作模拟演练,把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边改进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党员培训实效。
整合学习资源,“贴近群众”抓教育
坚持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整合全市优质教育资源,聚焦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党员特点选拔120名“专业老师”“草根老师”深入生产车间、田间地头等场所讲授党课528堂。开展专家服务队“乡村振兴服务行活动”,“点对点”送技术送服务,捐赠扶贫资金和物资6.8万元。分门别类设置重点学习内容,有效确保党员靶向教育,整体提升,灵活运用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开展党课讲师团宣讲活动。创新载体讲授党课5721堂(次),拍摄制作30余件精品党课、优秀党课作为全市党员党史学习教育课程共享共用。城西区建成省市区级“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32家,累计开展党员教育活动450余场,受训党员8000余人次。城北区针对不同领域党员特点,运用“农户流动小党校”“党员夜校”“一个人的课堂”“古稀大讲堂”等一批效果发挥好、解决问题实的特色载体平台,切实提升党员日常教育的质量和成效。
发挥资源优势,“创新载体”抓教育
开展“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建设活动,择优确定了100家市级“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充分运用“信仰的力量”APP平台,推出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建立“一县一基地一县一特色”党员教育基地、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党课讲师团”、“专家服务队”、党员教育精品教学课程、党员教育教学课件、线上智慧党建平台7个项目,进一步发挥优质党员教育资源最大效能。湟中区先后打造了区委党校+拦隆口镇“卡阳”、田家寨镇“千紫缘”和共和镇“苏尔吉”3个现场教育培训基地,以“党校+基地”模式,不断提升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实效。湟源县依托“小高陵精神”展览馆、小高陵党性教育培训体验基地,以种植体验田+现场讲党课的培训形式,让广大党员干部体验农耕的辛劳,接受精神的洗礼,牢记“初心”和“使命”。
小高陵党性教育培训体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