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民生“微实事”托起群众“大幸福”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1-07-19    浏览量:

  孤寡老人生病怎么办?下水管道堵塞咋解决?休闲设施老化破旧谁来管?这些貌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往往因无法及时解决而拖成影响群众生活的民生“大难题”。

  今年以来,西宁市委组织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发挥基层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以办好民生“微实事”,提升群众“微幸福”为抓手,紧扣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中广泛开展“民生微实事”活动,“短平快”解决百姓身边“小急难”,为群众宜居生活“加码”,让幸福无“微”不至。

  “一号楼一单元的下水管道严重堵塞,导致污水外溢,味道很难闻,这可怎么办?”前不久,城东区大众街街道德令哈路社区党支部接到了商建家属院业主的求助电话。几番周折,社区党支部使用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请到了维修人员,水管修好了,下水道堵塞问题解决了,居民的生活也更加舒心了。

  类似的例子很多,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得到了群众的赞誉。城中区总寨镇负责人说,“我们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老百姓点菜、党组织下厨的形式,引导各类组织和群众积极参与微实事活动,不仅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而且让群众知道惠从何来。”

  “民生微实事”围绕群众热切希望解决的惠民小实事,重点开展便民利民、群众活动、公益风尚、补助慰问、其他服务5类服务,帮助群众改建或修缮“三无”老旧楼院居住环境、安全防护及生产、生活需要的公益民生设施和文体活动设施,举办医疗保健、法律咨询、家政服务、兴趣爱好等活动,组织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传统节庆活动、文明家风展示及各类文体活动,为群众办了一大批实事好事。

  家住城东区天源小区特困分散人员马洪滨高位截瘫致肢体一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日常生活起居由96岁的父亲马占昌照顾。为了让马占昌老人和马洪滨生活上得到更好的照顾,纺织社区党支部积极协调,将马洪滨送入第五人民医院治疗,并联系城南新区社会福利院,安排两人入住,生活困境得到了有效解决,马洪滨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城北区小桥大街街道新海桥社区党委以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为抓手,招募辖区志愿者、在职党员组成“红钥匙”党员先锋队,通过入户宣讲改造老旧小区惠民益处,打开老旧小区煤房拆迁难的“老锁芯”。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博路社区党支部从帮助辖区空巢老人、残疾人家庭及困难家庭实现“微心愿”为切入点,通过广泛征集、在职党员户主动认领,用爱心点亮32名群众“微心愿”。

  如何让民生微实事更有成效,老百姓更受温暖,各级村(社区)党组织立足群众实际需求,按照“征集实事、确定项目、组织实施”三步法,通过走访、接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征集民生微实事,乡镇(街道)研究确定民生微实事项目,村(社区)党组织整合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和各级各类资金,按照“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程序组织实施,既让群众积极参与,又让群众全程监督,让“微实事”见证了“大民生”。

  “居民的事就是社区的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居民来说却是大事。”大通县桥头镇解放路北社区负责人说,针对社区“一老一小”多的特点,建立了社区志愿服务队,为辖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维修门锁、清运垃圾、法律咨询、家政服务......一件又一件鸡毛蒜皮的事情列入到“民生微实事”,让群众倍感温暖和幸福。

  群众满意度就是检验民生微实事的试金石,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有效解决了群众“小、急、难”事,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微实事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归属感,湟中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苗伟说到。

  截至目前,全市村(社区)党组织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办理民生微实事1.2万余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个。民生微实事切中了百姓生活中的“痛点”,把群众的“烦心事”办成了“开心事”,用“幸福感”精描了全面小康的“新画像”,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切实提升了民生质量、增进了民生福祉、夯实了基层基础,蹚出了一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新路子。